当前位置:首页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 我司承办的2024年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交流会在湖北宜昌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9-21

盛会启幕,共谋农村水利信息化新篇章

2024年9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农村水利信息化分会主办,北京中水润科认证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恒润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4年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交流会”在湖北省宜昌市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得到了湖北省水利厅、宜昌市人民政府、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及宜昌市当阳自来水公司的鼎力支持,旨在聚焦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目标,深化农村水利信息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image.png

开幕式盛况,领导寄语未来

9月19日上午8时30分,交流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高占义副会长担任开幕式主持人,宜昌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军,湖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国荣,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二级巡视员党平,以及农村水利信息化分会会长、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欢等领导嘉宾先后发表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image.png

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高占义副会长主持开幕式

image.png

宜昌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军致辞
image.png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国荣致辞

image.png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二级巡视员党平

image.png

农村水利信息化分会会长、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欢致辞

主旨报告,引领行业风向标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多位行业权威专家围绕“推进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夯实乡村全面振兴水利基础”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分享。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二级巡视员党平、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文刚、国际灌排委员会荣誉主席高占义、水利部信息中心处长赵和松等分别就农村水利水电现代化建设、智慧灌溉技术研究与应用、灌区现代化管理进展与技术应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实践与思考等议题进行了阐述,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政策解读、技术原理及实践案例。

image.png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二级巡视员党平

image.png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文刚

image.png

国际灌排委员会荣誉主席高占义

image.png

水利部信息中心处长赵和松

专题研讨,共探数字孪生新应用

随后的专题报告环节,来自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武汉大学、北京中水润科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恒润安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清万水技术有限公司、钛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熊猫智慧水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应急产业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image.png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顾涛处长

image.png

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冯天权副主任

image.png

武汉大学罗玉峰教授

image.png

北京中水润科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刘行刚总经理

image.png

北京恒润安科技有限公司罗嘉陵技术总监

image.png

青岛清万水技术有限公司冷吉强董事长

image.png

钛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顾纪铭副总经理

image.png

熊猫智慧水务有限公司冯龙技术总监

image.png

中国电信湖北分公司政务行业事业部总监胡健

image.png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李晓琴正高级工程师

image.png

宜昌市农村供水管理中心关高莉副主任

image.png

汉阴县水利局、汉阴县水利技术工作站汤自超站长

image.png

河北省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中心马丽亚副主任

技术展示与实地考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会议期间,还设置了专门的展位,展示了农村水利信息化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产品,为参会者提供了直观了解行业动态的机会。此外,主办方还组织与会人员前往当阳市桐树垭水厂和荆门市漳河灌区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认识。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与会人员参观展位和交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与会人员赴实地考察

展望未来,农村水利信息化再启新程

本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搭建了高端的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展望未来,水利行业将继续加大数字孪生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积极探索其在水利防灾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现代灌区调控及农村供水保障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