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园地 >供水知识

知识园地

供水知识

发布时间:2022-08-24

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天。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和条件。农村供水亦称村镇供水,系指向县城城区以外的乡镇、村庄供水,以满足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生活、生产用水需求。

2、水质

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农村饮水安全首先指的是饮用水的安全性。安全饮用水是指一个人终生饮用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饮用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终生饮用是按人均寿命70岁为基数,以每天每人2L饮水计算。

3、水量

能满足人们合理的饮用水需求。以农民生活饮用水为主,统筹考虑饲养畜禽和二、三产业等用水,符合《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规定。

3、用水方便程度

平原区、浅山区集中供水工程原则上要求供水全部入户;山区、牧区等不具备入户条件的,由集中供水点或分散工程供水,人工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min。

4、供水保证率

千吨万人(日供水规模1000m/d或受益人口10000人)以上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其他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

(二)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至2015年底,我国农村供水先后历经了自然发展、饮水起步、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四个阶段,自2016年起进入农村饮水巩固提升的新阶段。

1、自然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国家重视以灌溉排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结合蓄、引、提等灌溉工程建设,解决了一些地方农民的饮水困难问题。

2、饮水起步阶段

1980年春,原水电部在山西阳城县召开第一次农村人畜饮水座谈会,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和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等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3、饮水解困阶段

20世纪90年代,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正式纳入国家重大规划,农村饮水资金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长期饮水困难的历史,实现了从喝水难到喝上水的目标。

4、饮水安全阶段

2005~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累计解决了5.2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目标。

5、巩固提升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十三五”期间,中央决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6年,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财政部、卫计委、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通知并召开视频会,要求各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以健全机制、强化管护为保障,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